
🌱什麼是「富養自己」?
富養自己不是賺很多錢、買很多東西,而是:
-感謝中,看見自己已擁有的資源
-對談中,擁抱彼此的不同
-育兒裡,不再追趕只深深陪伴
-日常中,煮湯、寫字、曬太陽
-財務裡,從不夠到「剛好」
-生命裡,不再演,而是慢慢活出自己
如果你曾寄託於外在金錢目標、情感期待等而發現那些「富」都是無常而且追逐不完的,我想在這裡分享一種心安、一種生活方式,這是我一點一滴,曾旅居異國陪孩子長大,陪自己長回來的過程,也是我寫下《富養自己》這個空間的理由。
或許你想更認識這裡?
你好,我是安雅。
旅居地球的媽媽、生涯教練,也是個走在「讓生命回歸剛剛好」的人。
過去,我用三種語言在異鄉體會著文化的融合與荒謬,也在教學與日常裡陪伴孩子們擴展自己。
曾經,我上癮於達成目標和符合他人的期待,努力做一個好媽媽、好妻子、值得驕傲的女兒、能力強的部屬、溫暖可靠的生涯教練與朋友。直到有一天,我在生活的卡關裡醒來了:原來我一直活得太用力,太想「成為誰」、「過上什麼樣的日子」,卻忘了那——我已經是的喜悅。
於是我學著放下—放下追趕,放下標準,放下對小我角色的執著,當然,這沒你我想像中容易。
我在情緒流轉中把握機會練習臣服,練習覺察,練習聽見更大的那個「我」。那個不需被證明、也不需完成什麼的大我;只是存在,呼吸,活著,就已經完整的那個自己。
回望,是我們這一生唯一需要學會的事
原本,我想讓孩子多會幾種語言,是為了她將來有更多選擇,
但在陪她學習的過程裡,我意外看見了語言背後更大的禮物。
她在一句話裡,說出印尼的純粹、英文的自由、中文的溫柔。
那不是學會,而是活出。
我不再把期待掛在她身上,而是靜靜見證,她如何把生命,說成她自己的樣子。
而我,也在她身邊,一起學著怎麼不再活在語言裡的「分別」,而是回到語言最初的樣子——讓我們彼此靠近、傾聽。
這裡不是育兒網站,也不是靈性教室。
《富養自己》不是華麗的指南,而是我用生命寫給自己的回家之路。日子裡的體悟、孩子說的話、靜坐中的領會…都在這裡,一點一滴,慢慢熟成。
如果,你也剛好正在經歷一段「不想再演,卻還不知道怎麼活」的時期,歡迎你在這裡慢下來、坐一會兒……
🌾或許,那份喜悅,會悄悄爬上你的唇角與心窩。

Such A Perfect Days.